千里传音官方网站 --电脑维修--企业建站--家庭空调冰箱维修-水电维修-热线电话 17091428812
当前位置: 千里传音首页 > 钟祥社区 >

讴集村人文景观|宜城讴乐简介|讴乐乡文化

时间:2013-03-30 21:31来源:千里传音 作者:千里传音 点击:
讴集村人主要生产香菇,木耳,其中国珍牌香菇具有一定名气,仍然保存完好,村民们对这些也是津津乐道。

  讴集村人文景观

  一、村落历史

  讴集村,位于湖北省宜城市流水镇东南房.东距县城约8公里。据考古证实,讴集村在唐中期已有先人在此劳作生息一宋时讴集成了宜城地区的交通要道..并以此为基础渐发展成村,清中期更为繁荣.民国时较长一段时向内为乡公所驻地.信用社、邮电局,影剧院,初中.中心小学均设在讴集街上。村街两侧店铺林立.商贸繁荣,此外,还有农贸市场.逢农历四、九则有集市。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村落的繁荣选到鼎盛阶段,成为象山讴乐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96年.乡政府迁至流水。村落的中心地位渐失。

  根据村民介绍,家谱资料反映.村落家族发展最早为李姓,随之为宗姓。

  李姓祖先成由于遵循“入则为农,出则为士”,“择业农士为上.工商次之”的祖训,重视耕读.历来人才辈出,李氏祖训还特别强调“无赖子弟勿使近亲戚之家,非秉礼守义勿使数游”,以正直、诚实、守信的道德观约束后辈子孙。李氏恪守耕读的传世家风也影响着讴集村民.儒雅之风由此弥漫,讴集也就是因此而得名。

  二、村落现状

  讴集的村落聚居布局十分有趣,呈现了“耕读传家”的布局特色。村内的李家人基本住在中心地带,而王、宗等以农耕为主业的家族则围绕在李家周围居住。讴集现存历史建筑很少,建筑年代虽有不同,但格局却大致相似.大部分是木雕精细的四合院,而且雕纹绝少雷同,这也显现了讴集村的历史厚重感。

  现在的讴集乡镇有多姓聚居,共有居民四百余户.村民一千余人.其中常住人口六百余人。算是宜城地区较大的一个独立村落。常住村民中有一半是年纪大于60岁的老年人,青年人很多外出求学或工作。

  老年人中,文化程度多在小学至初中,多在村内学校接受了教育,中年人的文化程度多在初中、中专、高中,青年人则大部分上过大学。讴集老年人有一些赋闲在家,有一些协同儿女耕种养殖,中年人大多在镇里工厂工作或是自己做一点小生意。而青年人则大多外出工作求学。其中,中年人中教师的比例在周边村庄中是最多的。这可能和讴集的祖训有关。

  三、文化特产

  讴集村人主要生产香菇,木耳,其中国珍牌香菇具有一定名气,仍然保存完好,村民们对这些也是津津乐道。。

  村内共四合院,古寺庙两座,讴集村小学因为学生减少现已经合并到讴乐中学,古商业街一条,我们简称为讴乐街道。其中讴乐中学是笔者初中求学的地方,曾经种植的树苗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到时熟悉的老师,街道,走过去让人很心动。现在讴乐街道早就从青砖瓦房换成了两到三层的小洋楼。显示出社会的日新月异。

  在民俗文化方面,每个重要的节日都会举行节庆活动。婚礼基本西化了,但在细节方面还是留有古风,而丧事则完全按照古礼来操办,比如孝子棒,披麻戴孝,和尚做佛事超度等一样不能少。

  村里也经常会有戏班子来唱戏,钱大部分都是由村里的有钱人家出,每场戏的舞台右边都会挂出来“某某老板请客一场”的字样,每到这个时候,村民们就会拿着自家板凳,早早去占个好位置,这个时候的村里总是很热闹。

  讴乐境内的养殖业十万余亩,每年养猪的10万头,留下了许多竹根,形成了讴乐乡特有的养殖文化。

  四、文化挑战

  像讴集这样的古村落作为文化遗产,其存在的意义更多的是社会使命,承担传播文明、历史文化教育的重任。但由于资金不足,古民居保护与维修缺少资金,任其破落,村里人对现代文明的向往与村外人对历史文明的厚爱产生碰撞。

  每年都会有一些古建筑损毁,村里人为了有更好的居住条件,往往选择拆掉重建,而新建的一般都是三层小洋房,于环境格格不入,破坏了村落建筑的整体感。但是由于古建筑越来越岌岌可危,这样做的村民越来越多了,更多人其实也并不愿意拆掉老房子,但是由于修补的费用过大,往往选择重建了事。

  而目前政府对此事也不是很重视,基本上只管经济,却无视了文化的保护,这让讴集的古村落文化在一点点地消失。

  古村落应该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有机体,历史文化和现代人应该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相互依存,但我看到,外地人员的大量入住和本地人员不断流出,使讴集这样的古村落逐渐被异地文化所异地文化入侵,逐步破坏古村落文化生态平衡。这种矛盾在很多古村落都有所体现。希望能借助一些力量,让古村落在维持其文化魅力的基础上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电脑维修)
顶一下
(10)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